1. 首页
  2. 快讯

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相信这些天你也被微信公开课的游戏刷屏:看,我的第一个好友居然是你。秀完之后呢?你依然埋头刷着朋友圈,回邮件,你人生的第一二三个好友,哪有空去管。

过去的2015,除了同事和常出来混的哥们儿,总共见过3个老友,无数老板,其他人都在朋友圈里呆着。

这一年,我们关心购物节、股票、二胎、雾霾……有谁在意屏幕背后,人情味还剩下多少?


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“屏民”的悲哀:我和你的故事,永远在下次

我们出门可以不带钱,用uber叫车,用大众点评订餐,用支付宝支付,用airbnb找民宿,用朋友圈装逼……一切都似乎快捷洋气。

不管是手机、手环、3D眼镜、智能家居……未来的生活离不开大大小小的屏幕,每个人都在屏幕前俯首帖耳,成为真正的“屏民”:触摸冰冷的屏幕,麻木失温的内心。


以前公司几个同事建了个微信群,最初大家都说要一个月聚一次,但到真正要敲定时间地点的时候,总有人有事来不了,其他人也就跟着打退堂鼓,随着大家有了新圈子,一个月聚一次,变成明年再聚。

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“下次群”,但下次到底是个什么时候?我们之间的故事也许永远在下次。



一个注定“孤独”的时代,我们去哪里寻找人情味?

对于人情味的反思,要说到一个月前,我加班出来等电梯,刷完一遍朋友圈

后电梯门打开,抬头看到这幅海报:

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做了多年品牌,不是想说这个海报多有创意,画面多美,它一下子击中我的,是那句一针见血的文案。

想起一个曾经帮过我的朋友,约了一年也没聚上,总有人在忙,我打开微信问他,但他说已经离开这个城市,去了外地工作,这顿酒不知何时才能喝上了。

很多人就这样相望于朋友圈,由从前的无话不谈变成现在的点赞之交,过节群发消息,应付的说声谢谢,渐渐离开对方真实的圈子。


我们以为有了各种软件,就有人倾听我们,永远都不用独自一人,发一条动态就为了得到评论和点赞:看,还是有人在意我。这些错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失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,我们被虚拟的爱情吸引,被虚拟的游戏世界吸引。

我们这一代正在进入一个“失温”社会:越来越多的人独自居住,上海每四户就有一个单人户。所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他人的温暖,但互联网麻痹了这种渴望,夜深人静后,又突然涌上。



回家后,我整理出江小白的其他海报:


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

在这个什么都冷冰冰的的年月,江小白以一个朋友、兄弟、同事、同学的身份站出来,给你当头一喝。这不只是一个冬季活动的预热,而是在这个“屏民”时代,一个品牌散发的人情味。

互联网环境下,每个人都在叫嚣自己多牛逼,多有趣:各种公众号,APP层出不穷,皇太极、雕爷等一众互联网品牌倒下又起来,除了留下噱头和谈资,没人关心真正让我们温暖的是什么。



手脚冰凉,我们互相取暖

外卖叫的粥,不如情人熬的香;

网络上的段子,不如朋友当面的讲的好笑;

支付宝里的数字,不如拿着纸币踏实;

片儿里的镜头,不如亲自感受的真切……

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电影《SHE》斯嘉丽的声音再性感,始终无法代替真人恋爱。


我们越来越喜欢私人定制礼品,手工物品和直达心底的文案,这些东西都饱含个人倾注的用心,带着浓浓的人情味,就如江小白给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带来的一口热鸡汤。

我们是有情绪,有感知的人类,不管互联网还能玩出什么花样,真正能让你温暖的,是屏幕替代不了的眼神,语气,肢体语言,和面对面交流的真实。

这个冬天特别冷,如果你的城市还有能掏心掏肺的兄弟,现在翻开通讯录,立马约他们出来,将那些app无法解决的心事,一吐为快。





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国际4A广告网):互联网充斥的生活里,人情味还有几分余地?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